
别走靠房地产刺激经济的老路。
今年全国的房地产市场,明显冷热不均。
热的地区,疫情控制之后迎来楼市复苏,以杭州、深圳、东莞、成都等地为代表,“打新”乱象频出,政府纷纷祭出降温政策。
冷的地方,不仅没有“金九银十”,还被迫放松调控、企稳楼市,甚至直接呼吁市场降价。
比如最近,《哈尔滨日报》等媒体从当地住建局获悉,哈尔滨市正在酝酿印发《关于疫情期间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的通知》,全文共计十四条举措,主要目标为提升楼市热度、激发市场活力。
“哈尔滨的十四条政策,关注了房企销售困难等问题,符合‘一城一策’的导向。”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,“比较罕见地关注了库存的问题,成为近期地方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风向。”
从媒体透露的信息来看,哈尔滨“十四条”最吸引市场眼球的举措是:“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,采取打折促销、团购等方式让利销售新建商品房。”
不夸张地说,这可能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省会城市的政府部门喊话,让房企打折降价卖新房,稳住市场,稳住经济。
此消息一出,便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激烈讨论。除了哈尔滨“十四条”政策本身的意图——是真的出于给购房者优惠考量,还是单纯为了“救”而“救”,大家还关心的是,哈尔滨如果真的打响降价第一枪,后面会有更多城市跟进吗?
更关键的是,降价,能让楼市回暖吗?
降价卖房 实属无奈
在屡次地产调控之中,我们都极少听说,地方政府主动要求开发商打折促销降价。
听得最多的,往往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,或者维护市场稳定、防止大起大落,等等。
这也不难理解。
首先,开发商降房价,政府就要降地价,甚至导致土地卖不出去,而卖地收入一直都是一些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。
财政部的数据显示,2020年前10个月,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55965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10%。各地要摆脱土地财政,还有一段路要走。
其次,房价下跌历来是业主维权或者“打砸售楼处”事件的主要动因,发生频次远高于建材用料、货不对板等房屋质量问题。
别说地方政府,就是房地产企业,都不敢轻言降价,哪怕是透露出降价的苗头,都谨小慎微。